韩国“批斗”丰田给中国汽车的启示

10年前 原创
  11月25日,第二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论坛现场,韩国产业研究院宣传Team Team长李吭九的讲话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在演讲中通过详细的数据解析,对竞争对手日本丰田汽车在力求成为世界第一的发展中暴露出的质量与成本矛盾问题做出了精彩的阐述。
       从这位韩国汽车主管部门官员身上,看到的不只是其讲话内容本身涵盖的丰富数据和强大的逻辑,更值得令人深思的是一位国家政府官员在分析对手的缺陷时是如此的精细。在稍后与李吭九半个小时交流中,他向记者展现更多的是在找寻如何超越国际竞争对手、警惕他们,找到国际车企的缺陷并学习这些企业的解决办法,至于夸赞李吭九只字不提。
       这位韩国汽车人的作为不得不让我们进行反思。在当前中国汽车行业,我们似乎从不会去寻找国际竞争对手的缺点,相反却在竭尽全力的挖掘他人身上的优点:从吹捧德系神话,到日系如何做到天下第一,甚至一些国内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在自吹是践行“丰田模式”,跟随国际车企的发展脚步蔚然成风。而对于本国汽车企业,我们却很少能听到相互学习的声音。
       正如一句谚语:差距小的时候会嫉妒,差距大了就是羡慕。从生产角度讲,中国车企还处在由低成本、价格要素竞争向第二阶梯性价比靠拢,而国际车企大都已经在第三阶梯技术创新领域成熟发展。
       但这绝不是膜拜他们的理由,国际车企在发展中一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市场的宝贵,一些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向上谋求发展,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正如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现场表示,国内车企已经有了各自鲜明的优势,不能再依靠引进产品,单纯的靠销量发展,而应该真正的做技术,做市场。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第一步,在自主品牌奋发向上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在中国掘金的国际车企实施更加“苛刻”的管理。
       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前几日福特引进中国市场一款大型SUV——福特Everest,这款车的英文名称从营销的理念上来说是有歧义的,甚至是对中国主权的蔑视。但中方企业代表无奈的告诉我:“福特在美国为这款车投入了大笔品牌宣传资金,不可能为了中国市场改变这一名称。”这让我非常震惊,在面对中国2000万的市场现状下,国际车企仍在强势的单纯引进产品在中国捞金,这是决不能容忍和接受的。
       韩国汽车产业在短短数十年发展强大我们应该学习,但我认为最该学习的是韩国对本国汽车产业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与他们相比,我们有太多的依赖性,甚至在长期借助国际车企产品赚的盆满钵满的当下,一些企业已经有了一些奴性,这是致命的。
       如何摆正我们对国外车企的“仰慕”心态,避免自主品牌相互敌视斗争,我想这是韩国汽车产业对中国汽车发展带来的最大启示,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可只看重眼前的那点利益,正如老汽车人竺延风那句经典话语:“中国造车,一定要耐得住寂寞20年”。20年弹指一挥,但只要我们认清和别人的差距,不向外资车企卑躬屈膝,放弃眼前那点短浅效益,扎实的做20年质量过硬的产品,中国汽车强国一定不是梦。

相关订阅

不同意本文观点? 反对
您可以把喜欢的文章转发到:
是否觉得这篇文章不错? 收藏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评论: 登录